2022年,国际环境风高浪急,国内改革发展稳定任务艰巨繁重。对全党全国各族人民来说,这是迎难而上、砥砺前行的一年。
星光不负赶路人。回首这一年,经济社会领域取得许多难能可贵的成绩。中国粮食连续8年丰产,新能源汽车产销创下新高,城镇老旧小区换了新颜,5G网络“县县通”,数字化的经济持续领先全球……一起透过十组数据分析来看亮点。
山东省菏泽市牡丹区皇镇街道收购站内,粮食收购正忙。“今年粮价不错,农户售粮积极性比较高,我们收购点已收购秋粮超2000吨。”收购站负责人说。
这一年,各地有力克服北方罕见秋汛导致冬小麦晚播、局部发生疫情和南方持续高温干旱等坏因影响,全年粮食实现增产丰收。2022年全国粮食总产量13730.6亿斤,比上年增加73.6亿斤,增长0.5%,粮食产量连续8年稳定在1.3万亿斤以上。
夏粮、早稻、秋粮均实现增产。其中,全国夏粮产量为2948.1亿斤,比上年增加28.9亿斤;早稻产量为562.5亿斤,增加2.1亿斤;秋粮产量为10220亿斤,增加42.5亿斤。
产量增,面积也在增。各地通过退林还田、间套复种、农田连片整治等方式,挖掘面积潜力。2022年,全国粮食播种面积17.75亿亩,比上年增加1051.9万亩,增长0.6%。
“2022年,全国粮食再获丰收,为稳定宏观经济大盘、保持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提供了有力支撑,为应对复杂严峻国际环境、战胜各种风险挑战奠定了坚实基础,为稳定全球粮食市场和食物安全作出了积极贡献。”国家统计局农村司司长王贵荣说。
12月1日,国家邮政局大数据平台显示,2022年中国快递业务量正式突破1000亿件,比2021年提前7天。
中国的快递网络,单程超过4300万公里、网点超41万处、日均服务近7亿人次。快递业克服种种困难,提前实现千亿件目标,既体现行业发展,更彰显经济韧性。
小小快件,连接千城百业、畅通供需两端。今年以来线月,全国实物商品网上零售额同比增长6.4%,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比重为27.1%。今年“双11”期间,快递包裹处理量超42亿件,日均处理量超3.8亿件,是日常业务量的1.3倍。
1000亿件快递,日均3亿件,其中有1亿件在农村地区进出。目前,全国建制村快递服务覆盖率已达90%。随着物流体系和商业设施逐渐完备,慢慢的变多工业品进入乡村、更多农特产品流向全国大市场,乡村消费活力进一步释放。
随着元旦春节来临,快递又将迎来传统旺季。国家邮政局发展研究中心业务研究三部副主任王岳含说,前期投入带来的能力提升,将推动快递业在畅通经济循环与支撑实体经济中发挥更大作用。
拆除违建、改造路面、新增绿化、施画停车位、墙体保温、加装电梯……今年以来,许多地方老旧小区的面貌焕然一新,居民生活品质也极大的提升。用一些居民的话来讲:老旧小区“改”出幸福生活,居民幸福感“原地升级”。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的多个方面数据显示,今年1—10月,全国新开工改造城镇老旧小区5.21万个,惠及居民859.25万户,按小区数计开工率为101.7%,其中25个省份的开工小区数、户数均超过或达到计划任务。
“面子”更靓,“里子”更实。据统计,今年前10月,规整和更新改造水电气热信等老旧管线万个,电动汽车充电桩2.07万个,增设养老、托育等各类社区服务设施5694个。各地快速推进城镇老旧小区改造,解决了不少群众“急难愁盼”问题,既惠民生扩内需,又推动了城市更新和开发建设方式转型。
数据显示,这十年,全国累计开工改造老旧小区超过16万个,惠及居民超过2800万户。据住建部相关负责的人介绍,“十四五”时期,将基本完成2000年底前建成的约21.9万个城镇老旧小区的改造任务。
借助“光储直柔”技术,将建筑屋顶太阳能光伏发电装置产生的电能储存起来并实现柔性使用,帮建筑多省电;房屋经过节约能源改造,冬季室温提升3至5摄氏度,夏季降低2至3摄氏度,让居住更舒适。还有遮阳百叶根据阳光强弱和天气特征情况调整角度,回收装置将雨水通过沉降转为绿化浇灌用水,屋顶小花园改善局部小气候……我们身边的建筑正在变“绿”变“聪明”。
从绿色建筑到绿色建材,再到全力发展绿色建造方式,目前中国已全面实现新建建筑节能,特别是绿色建筑发展迅速,成效显著。
住建部多个方面数据显示,截至2022年上半年,中国新建绿色建筑面积占新建建筑的比例已超越90%,全国新建绿色建筑面积已经由2012年的400万平方米增长至2021年的20多亿平方米。
此外,获得绿色建筑标识项目累计达到2.5万个。2134个绿色建材产品获得认证标识,带动相关产业的协同发展,也使建筑产业链拉长变宽。
住建部总工程师李如生说,将加大建筑节能、绿色建筑和绿色建造推广力度,让“中国建造”贴上绿色标签。
根据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等部门的通知,从2022年1月1日起,为2021年底前已按规定办理退休手续并按月领取基本养老金的企业和机关事业单位退休人员提高基本养老金水平,总体调整水平为2021年退休人员月人均基本养老金的4%。
养老金是老年人生活的重要保障。尽管受到经济下降带来的压力加大和疫情影响,养老金待遇仍持续提高,既体现国家对民生的格外的重视,也将实实在在助力“老有所养”。
经过多年改革完善,中国养老保险事业加快速度进行发展,制度运行更加稳健,基金更可持续,为确保养老金按时足额发放积累了坚实的物质基础。人社部方面介绍,养老保险基金当期能平衡、累计有结余、长远有储备。
2021年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基金收入4.4万亿元,基金支出4.1万亿元,当期收支总体平衡,略有结余。人社部8月发布的多个方面数据显示,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基金累计结余5.1万亿元,有较强的保障能力。全国社保基金有超过2.6万亿元的战略储备,中央层面已划转国有资本1.68万亿元充实社保基金。人社部有关负责人多次强调,能确保养老金按时足额发放。
近日,在全国最大的汽车滚装码头——上海外高桥港区海通码头,国产品牌汽车排起长队。这些刚产出的新能源车正等待着发往世界各地。
与此同时,比亚迪、蔚来等品牌新能源汽车成功登陆德国、荷兰、瑞典、丹麦等地,自主品牌实现对欧美等市场出口全面突破。
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多个方面数据显示,1—11月中国汽车累计出口量为278.5万辆,同比增长55.3%。其中新能源汽车表现亮眼。2019年至2022年前11月,中国新能源汽车出口量从7万辆跃进至59.3万辆,占汽车出口总量从7%攀升至21%。
中国新能源汽车充分的发挥中国汽车产业链与供应链完备、新能源动力电池与智能网联技术先进等优势,在全球新能源汽车贸易中占据愈发重要的地位,并慢慢的变成为中国汽车工业走出去的“新锚点”。
中汽协多个方面数据显示,2022年1—11月,新能源汽车产销分别完成625.3万辆和606.7万辆,同比均增长1倍。
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副总工程师许海东认为,经过国家多年的政策支持,中国新能源汽车正呈现领先局面。随着中国汽车产品竞争力的提升,中国车企正自信地往外走,这也将在未来支撑中国汽车出口的长期增长。
宁波欧菱电梯配件有限公司深耕电梯门系统领域,服务国内外400余家电梯制造商,自2010年起,保持每年递交4项专利申请;
北京融信数联科技有限公司多年专注研发多源数据融合分析技术,已积累多项核心知识产权,公司发展不断跃上新台阶……
它们都是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近年来,在一系列政策举措推动下,中国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发展队伍不断壮大。以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为例,自2019年6月认定第一批248家,截至目前已认定4批共计8997家,平均每家企业持有的有效发明专利量达到15.7项,专精特新企业已成为先进制造业高水平发展的重要基石。
2021年,中国制造业增加值全球占比接近30%,在5G、输变电轨道交通、工程机械、新能源汽车、家用电器等多个行业形成了一批国家名片,也培育出一批产品的质量过硬、实力突出的中小企业。
“中小企业强,地区经济才会强;专精特新企业多,发展质量才会高。”工信部副部长徐晓兰说,将加强完善优质中小企业梯度培育体系,让“小树苗”成长为“小巨人”,让“小巨人”成长为“参天大树”。
借助电商直播,陕西柞水县金米村的“小木耳”畅销全国各地;发力线上推广,浙江淳安县下姜村的特色旅游风生水起;透过智慧云课堂,贵州毕节的山里娃跟城市孩子一起上课……持续延展的信息网络,正为农村发展插上“互联网+”的翅膀,成为乡村振兴的坚实支撑。
村村通宽带、县县通5G,正是农村信息服务水平提升的生动写照。近日,中国信通院发布的《中国宽带发展白皮书2022》显示,中国已建成全球顶级规模、技术最先进的5G独立组网网络,截至今年9月底,累计建成并开通5G基站222万个,5G网络在实现全国所有地级以上城市覆盖的基础上,进一步延伸覆盖至全国所有县城城区和重点乡镇镇区,5G网络实现“县县通”。
从铜线G商用,从东北雪原到青藏高原,从黄土高坡到太行山区,中国已经建成全球顶级规模、技术领先的网络基础设施,实现了农村和城市“同网同速”。智慧农业、农村电商、远程医疗……层出不穷的新业态新模式在县域乡村地区广泛兴起,正为经济高水平质量的发展注入强劲动力。
金沙江上游,苏洼龙水电站1号机组近日圆满完成72小时试运行考核,正式投入商业运行。这座金沙江上游清洁能源基地建设的首座电站,总装机容量120万千瓦,电站全面投产后,年发电量将达54亿千瓦时。
广东揭阳,国家电投揭阳神泉二海上风电项目全球商用最大单机容量11兆瓦风电机组实现并网发电,为年底实现全容量并网投产提供有力保障。神泉二项目是国内首批平价上网海上风电项目之一,将助力粤东经济低碳发展。
从崇山峻岭到汪洋大海,一个个可再次生产的能源项目建成投产,为绿色发展增添动能。多个方面数据显示,2022年1—11月,全国新增可再次生产的能源发电装机容量为11369万千瓦,比上年同期多投产2815万千瓦,电力生产延续绿色发展趋势。
国家能源局新能源和可再次生产的能源司副司长王大鹏说,“十四五”期间,将推动可再次生产的能源实现高质量跃升发展。在生产方面,优化发展方式,大规模开发可再生能源;在技术方面,坚持创新驱动,高水平发展可再次生产的能源,持续巩固提升中国可再次生产的能源产业国际竞争力。
机械手臂在智能车间内精准执行工业“大脑”指令;无人驾驶零售车在产业园区“上岗执勤”;综合性气象探测仪感知着天气的细微变化;快递包裹在双层交叉带分拣设备上被快速扫描分拣……当下,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加速融入工业、能源、医疗、交通、教育、农业等行业,数字化的经济正迸发旺盛活力。
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日前发布的《全球数字化的经济白皮书(2022年)》显示,2021年,中国数字化的经济规模为7.1万亿美元,位居全球第二。工业互联网目前已全面融入45个国民经济大类,产业规模迈过万亿元大关。
据测算,从2012年至2021年,中国数字化的经济规模从11万亿元增长到超45万亿元,数字化的经济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由21.6%提升至39.8%。
在不少外媒眼里,数字化的经济的蓬勃发展正成为中国经济发展的新优势。西班牙环球网站刊文称“中国是世界上数字化程度最高的国家之一。面对疫情带来的变局,中国再次展示了其通过大规模数字变革作出迅速反应的能力。”
据了解,“十四五”时期,有关部门将加强数字化的经济关键技术攻关,快速推进数字产业化,助力经济社会高水平质量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