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平壤三大革命展示馆隆重举行的《自卫-2021》国防发展展览会上,朝鲜对外展示了多款新型导弹武器装备。其中,就有外观酷似俄罗斯9M723战术导弹的“新型战术导弹”和与我国DF-17导弹如出一辙的“高超音速导弹乘波体弹头”。再联系到前不久试射的铁路机动型“新型战术导弹”和 “火星-8”导弹搭载的高超音速弹头,朝鲜在尖端国防技术领域的突破,令人在吃惊之余又敬佩有加。
不过在惊讶之余,大家不免会有疑惑。在空前严格的国际制裁下,以朝鲜的技术实力,在弹道导弹领域真的具备国际一流水准吗?目前除了俄罗斯和我国,即使是美国也都还没有服役同类武器。不过,从技术层面客观分析,朝鲜并非没有如此的实力。
朝鲜的“新型战术导弹”也就是大家戏称为“金斯坎德尔”中短程战术弹道导弹。综合朝中社的报道和韩国联合参谋本部的分析,这型导弹采用了“低高度滑翔跳跃型飞行轨道”,具有“很难拦截”的战术特点,其射程不小于800公里,滑翔弹道高度50公里左右。
从飞行参数的特征来看,朝鲜的“新型战术导弹”与俄罗斯的9M723导弹十分相似。导弹全程头体不分离,战斗部采用双锥体旋成体设计,尾部安装有气动翼面,在飞行过程中具备实施M形垂直机动的能力,能够最终靠跳跃-滑翔增加射程和规避拦截。
由于朝鲜方面没有公布更多的数据,我们只可以以俄罗斯9K720系统配套的9M723导弹的参数来作对比。高超音速飞行器是“可以在5倍音速以上的速度,保持稳定飞行的飞行器具”,而9M723并未达到这个标准。虽然关机速度突破了6倍音速,但是考虑到滑翔飞行过程中的衰减以及引导头工作的需要,在末端速度会降低到3-4Ma之间。
从朝鲜历次试射的画面来看,该“新型战术导弹”的尾烟为略微泛红的白色,尾焰形态依稀可见未完全燃烧的固体颗粒物,高度疑似采用了NEPE(高能硝酸酯增塑聚醚)固体推进剂,这在某种程度上预示着其具备“随停随打”的快速反应能力。
其实,旋成体构型具有结构相对比较简单、升阻比高的优势,设计制造难度并不是很大。而M形的跳跃-滑翔本身并不困难,即使全程使用惯性制导,通过预先编程控制也能实现。早在冷战时期,苏联于1980年列装的9K714“奥卡”战术导弹系统,也就是9K720“伊斯坎德尔”的前身,所配备的9M714导弹就已经具备了类似的变轨能力。
但是,要将机动性与精确打击相结合就不简单了。增加光学末制导之后,9M723导弹的圆概率误差(CEP)能减小到5~7米,已经很接近巡航导弹的水平。就算是对老式弹道导弹的进行改进,增加光学后的精度提升也很明显。比如著名的“飞毛腿”系列,其中的8K14型导弹采用惯性制导时,在300公里射程下的圆概率误差足有1000米,而改进了3H8光学引导头的8К14-1Ф型的圆概率误差直接下降到了50米。
正在进行吊装作业的俄罗斯9M723导弹,红圈和黄圈部位就是光电引导头和高度仪的窗口
然而,目前尚未见到朝鲜公开应用于弹道导弹的大型红外成像和可见光引导头,而且在公布的“新型战术导弹”照片上,也暂未在弹体上见到光学引导头的窗口。至于适合打击运动目标的雷达引导头,朝鲜方面至今也没有公开任何消息,同时在目前已有的照片上,导弹头锥部分的外观也不像使用了耐热透波材料。
如果仅仅采用惯性制导,那么这个“新型战术导弹”的打击能力就要打点折扣了。仍以俄罗斯的9M723型导弹为例,在仅使用惯性制导(INS)的情况下,在最大射程下的圆概率误差(CEP)将会增加到30米,并且不具备打击诸如水面舰艇在内的低速运动目标的能力。
由此看来,毋庸置疑“金斯坎德尔”具备比过去朝鲜基于苏联P17弹道导弹仿制改进的老旧型号更为强大的突防能力和打击精度,但是与9K720和M20等具备国际领先水平的同类武器相比,还是有不小的差距。在携带常规弹头,打击重要目标节点时,作战效能并不是很理想。
相比于还在情理之中的“金斯坎德尔”,朝鲜的“火星-8”就颇有点天外飞仙的感觉了。这型以“火星-12”的弹体,装上高超音速导弹乘波体弹头”,被网友们调侃为“青春版DF-17”的导弹,采用了乘波体设计和火箭助推-滑翔模式,在目前已经实用化的高超音速弹头技术中,是难度极高的路线之一。
相比于旋成体设计,乘波体设计体在高马赫数(>5Ma)的时候,具有高升阻比、较强的机动性,特别是在横向机动能力上提升了一个数量级,幅度能达到数百千米级别。乘波体射击还具有适应性好的特点,除了常规的助推-滑翔惯性飞行模式,也适配喷气和冲压等动力飞行模式。同时,乘波体的外形设计有成熟理论支持,易于进行结果优化。
虽然有成熟的理论支持,但是要想进入工程阶段,必须要有基础研究的支持。气动外形的设计、飞控程序的编制、壳体与翼面的抗烧蚀是三大主要技术难点。其中,气动与飞控有高度关联。但是,朝鲜没有高超音速风洞,未进行充分的风洞测试,就直接跳到工程样机阶段,完全违反常理。倒是在抗烧蚀技术方面,因为与洲际导弹的再入技术同源,朝鲜方面有充分的技术储备。
今年 “火星-8”发射试验表明,朝鲜的“高超音速导弹乘波体弹头”还处于初步阶段,距离工程应用仍然有很长的距离。根据日本防卫厅和南朝鲜联合参谋本部发布的消息,这次试射弹头飞行距离约200公里,最大弹道高度30公里,弹头飞行速度3Ma左右。
从这个数据分析来看,这次试射很难称得上成功。只能说导弹刚刚进入的预定的滑翔轨道,但是无论速度还是射程都远远没有达标。要知道“火星-12”本身就是射程4000公里级别的中程弹道导弹,而滑翔弹头能带来约50%的射程增益,这么计算下来,“火星-8”的射程将要达到6000公里级别。
另一方面,乘波体构型高超音速战斗部的射程,对于朝鲜既是惊喜又是麻烦。惊喜不必赘述,麻烦倒是很实在。在测试传统抛物线弹道的战斗部时,非常好用的高弹道试射不适用了。而朝鲜的国土狭小,又没有海上航天测控能力,对飞行控制与制导技术的检验存在盲区,势必影响到全系统的可靠性。
采用助推-滑翔弹道的高超音速导弹,可以在美国部署的陆基PAC-3、THAAD与海基SM-3拦截弹的死角内飞行,能大幅度提升突防能力。只是,朝鲜采用的助推剂使用的还是剧毒且有高腐蚀性的液体燃料,需要在导弹发射前临场加注,导致“火星-8”的发射准备时间比较久,技术保障支持设备偏多,对于战时的快速反应非常不利。
所以综合看来,朝鲜确实在尖端国防技术上取得了不小的进展,在弹道导弹和运载火箭领域的技术水平,确实超越了韩国。但是,受制于经济和工业实力,朝鲜在弹道导弹常规打击力量领域,目前取得的突破只是解决了“有无问题”,距离“好用、实用”还存在不小的距离。返回搜狐,查看更加多